轉載:
走入人生的創造力課程
史丹佛創業中心執行長婷娜.希莉格(Tina Seelig)以各種突破性的作法,成為美國科技業著名的創造力啟動大師。
她擅長讓學生用非常拮据的資源,以團隊創意激盪出最大效益,例如用一把橡皮圈或十個迴紋針,所能夠完成的最偉大的事。還曾經要每一組提出最棒和最爛的點子,卻撕掉全部的棒點子,要各組交換爛點子,題目是:把手上的爛點子做成最有創意的點子。
如果你是有點資歷的工作者,一定經歷過類似這種「要將手上一把爛牌打贏」的任務,例如幫劣勢的談判,或虧到見底的事業反敗為勝。
我們可以從希莉格跳脫框架的課程得到許多啟發。例如把五份拼圖打散分給六組人,開放所有競爭與合作的可能性,然後看哪一組可以拼出最大一塊完整拼圖。結論是,那些一心只想「卡牌」阻斷別人拼圖完整的,分數最低;彼此合作度高的小組,分數較高。
從經歷來看,希莉格就是跳脫框架的人。她是神經科學博士,之後卻因為想從事行銷工作,改行去當管理顧問,後來在康柏電腦擔任多媒體製作人,還曾創辦過多媒體公司。
希莉格的兒子小時候對魔術和棒球卡很有興趣,她從中得到靈感,創造出一系列《頭腦遊戲》,用卡片教導小朋友從昆蟲到人體的各種科學觀念。
這位創造力啟動大師在課程極有限的時間裡,用競賽遊戲的方式,撞擊學生的腦袋,開啟創造力的大門。然後她寫了一本書《真希望我二十歲就懂的事》(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希莉格搬出課堂、走入人生的創造力講堂,充滿生命智慧。
發許可證給自己的人
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產生,是由於希莉格在兒子滿十六歲時,想到兩年後兒子就要離家上大學了,於是開始回想自己過去半生的體驗和領悟,希望和兒子分享她但願自己在二十歲時就能明白的事情。然後她把人生智慧混搭創造力課堂的影片,變成她的演講風格,風靡了全美大學校園。
每一位活過二十歲的人都記得,當自己二十歲時,曾經那麼渴望自己是個創意煥發的人,許多人甚至想望著快速取得創造力的神秘配方。但是擁有創造力為什麼這麼難?
「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會把問題看成機會呢?為什麼前面提到的各組學生,非得等到老師出作業之後,才會努力超越自己的極限,發揮想像力呢?」希莉格直指問題核心:「基本上,從來沒有人教我們放開心胸、擁抱問題,我們學到的都是如何避免問題,或只學會埋怨問題。」
她說:「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一種人總是等著別人准許他們做自己想的事,另一種人會自己發許可證給自己。」創造力,就在人們不斷發許可證給自己,讓自己嘗試許多不同的事,然後找出自己喜歡的,熱情洋溢地展開行動。關鍵是,你如何會願意嘗試許多不同的事?又如何找出喜歡的(許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
多數人都以為自己絕非墨守成規之輩,但事實上誰都喜歡規則,並且用遵守規則來降低責任的風險。於是當你從二十歲開始,啟動這個「遵守規則、避免問題」的人生邏輯時,也就開始與各種新的可能性擦肩而過,趨近於與多數人相同。
在《真希望我二十歲就懂的事》書中,希莉格說:「聰明的人往往陷入一個陷阱:他們寧可做『聰明』的事,而不是『正確』的事。所謂聰明,就是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盡己所能,大放異彩
如果你從二十歲開始,啟動的是「打破框架、擁抱問題」的人生邏輯,你會開始陷入一連串的麻煩,發生一堆錯誤,然後學會「越快承認錯誤,是解決錯誤最好的方法」。
你的失敗恐怕比別人都多,但也因此明白失敗是學習的過程,而比旁人多一分勇敢,在人生意外的轉彎處,也能看到不同的風景與驚喜。
當你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設定為創造,你會明白團隊的重要,並且懂得用合作來珍惜身邊的善緣。於是朋友比敵人多、好評比惡評多,讓你擁有比別人更多的幸運,然後你的勇敢會讓你毫不猶豫地擁抱幸運,「盡己所能,大放異彩」(Make yourself fabulous),於是你擁有了人生的創造力。
在希莉格的課程中,學生們必須做一項作業,叫做「失敗履歷表」,盤點自己過去失敗的經驗,以及已經從中獲得的資產。
她同時會在課堂上,播放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二○○五年在史丹佛的演講:「三十歲,被蘋果開除,可能是我這輩子所碰到最棒的事,因為我可以拋開成功的重擔,再度輕鬆地當個每件事都不是那麼有把握的新人。我因此有了充分的自由,展開我一生中創造力最豐富的一段時光。」
這是一本討論創造力的書,它的不同,在於回到原點來觀照創造力的本質,而創造的本質,總是異於常態。
在年輕的歲月裡,我們總是夢想著可以繞過那些坑坑洞洞,直達山頂;只有走過人生歲月後,才會明白創造這件事,沒有完成式,永遠都是進行式,永遠都要讓自己勇敢地打破框架,並且擁抱那些因為打破框架而產生的坑坑洞洞。
* 婷娜.希莉格(Tina Seelig) Profile *
現職:史丹佛技術創業計畫(STVP)執行長(隸屬於史丹佛工程學院企業中心),同時於普萊特納設計中心(Hasso Plattner Institi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開設創造力的學程
經歷:於1985年以神經科學取得史丹佛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的博士學位後,曾任職管理顧問公司,也曾擔任康柏電腦的多媒體製作人,並曾參與創辦多媒體公司BookBrowser。除了多樣化的工作經歷外,她也寫了超過15本暢銷的科學與教育書籍。今年年初榮獲由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頒發的戈登獎(Gordon Prize),表彰她在工程教育的國家級學術地位。同年春天發表新作《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