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轉載) 創傷會隨著時間不治而愈嗎?

創傷會隨著時間不治而愈嗎?


心之助 諾蘭心理

    每一個人都會在成長過程中經歷到創傷挫折,情緒也難免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創傷和負面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選擇了回避、漠視、放置的方法,或者乾脆什麼也不做就等著靠時間撫平這些痛苦。臨床上有很多案例都顯示,當人們只是放置和漠視創傷的時候,時間並不能帶走一個人的痛苦,不論過了多久只要想起那件事,還會不可自抑的痛苦。這個痛苦甚至因為長時間的不管理變得流膿出血,比當時還要痛苦。

    舉個簡單地例子,抑鬱症和拖延症就是典型的什麼也不做主義。抑鬱症最讓人痛恨的是它麻痹人的意志。輕度的時候抑鬱症只會是你不想洗衣服不想打掃衛生,可是慢慢的隨著抑鬱程度加重你會你越來越不想做事,做成的事也越來越少,你也會暗示自己你不想做,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你越不想做,做成的越少,就更不想做。最後你只能躺在床上什麼也不想做,天天與睡眠為伴。


    David Burns把這種惡性循環稱為情緒沮喪性迴圈,它會讓人們對所有事都放任自流,摧毀一個人的動機。有這種惡性循環的人通常會有一個消極的想法: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做什麼都沒有意義了,我心情不好,我不想再考慮這件事了,我要忘記所有的事,這很容易,等時間長了我自然就忘了。
    這種消極的想法在被創傷的時候是非常常見的而且確實很有吸引力。它會讓你不想努力,不想改變,不想思考。你會和平常一樣生活假裝這件事不存在,或者乾脆不去上班讓自己在床上睡一天,或者每天帶著微笑的面具把痛苦藏在心底不和別人說。

   
但這種情緒沮喪迴圈的結果就是創傷對你造成的傷害被壓抑了下來,你雖然還是過著每天不變的日子,可是一旦你想起這段經歷你就痛苦不堪;或者這段創傷經歷對你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大的改變,如你本來是個樂於助人的人現在變成了一個冷漠或者虛情假意的人。你可能只是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收到了創傷,結果因為這種典型的情緒沮喪性迴圈,你開始覺得你不值得被別人愛,你就是一個註定孤老終生的人。

   
不過這種無作為主義當然也有好處,因為當人們懶得思考,不願意回憶,回避創傷的時候,他們其實是獲得了短暫的喘息。因為創傷造成的傷害太痛苦了,人們不願意直面這種痛苦,就只能學鴕鳥一樣假裝這件事不存在。然而,如果創傷較大,我們自己卻不積極自主地解決它帶來的情緒,那麼傷口是不會自己癒合的。當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的自我療愈才算正是開始。

那麼到底如何療愈創傷帶來的負面情緒呢?

情緒是內在小孩


    情緒從某個層面而言,其實就是我們的內在小孩除了內在小孩,我們的內心也有內在父親內在母親。內在父親偏理性,可以用全域觀來分析事件的角度;而內在母親是偏感性的,可以理解自己的情緒,擁抱自己,給與關懷和包容的態度。

    有一種說法是,你在現實生活中怎麼對待你的孩子,你就是怎麼對待你內心裡的內在小孩的。當你發現你不能明白孩子的想法,你的孩子也不再向你敞開心扉的時候,你應該做的是傾聽而不是期望你的孩子能主動地來和你交流,更不是說教。對待你的內心小孩也是一樣,當你發現生活出了問題,你最該做的不是回避問題,也不是企圖用理性來壓抑問題,而是回歸自身,恢復與你自己的內在小孩的聯結,這也就意味著關注你的情緒。


    關注你的情緒,就是愛你自己。想一想你愛孩子的前提難道不是關注嗎?你難道不應該先弄明白你的孩子需要什麼嗎?如果你都沒弄清楚他需要什麼,你只給他你認為他需要的,這能算愛嗎?同理,關注你內心的孩子才是愛你自己的第一步。

    你的內在小孩控制著你的生活,除非你能重新做他的父母,治癒他。只有到那時你才能成為一個成年人,掌控自己的人生。

情緒本身無對錯

    請記住,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所謂的正負情緒的源頭都是你自己。想想看,任何一種情緒其實都有正面效果,即使是所謂的負面情緒

    比如害怕,其實是你的身體告訴你前面可能會有危險,提醒你保護你自己,你會感到雙手冰涼,是因為血液流向下肢,讓你做好逃跑的準備。或者焦慮,是告訴你某些事可能會讓你的生活發生改變,你的機體正在提醒你做好準備。

   
所以說情緒本身並沒有對錯,而我們表達情緒的方法才有建設性和破壞性之分。情緒表達emotional expression)和情緒覺察emotional awareness)不同,情緒覺察是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的變化,比如生氣的時候,察覺到自己內心的怒火和身體的顫抖,而情緒表達是我們如何展現自己的情緒,比如雙手緊握,氣喘如牛,大吼大叫,這都是情緒的表達。你感受到的任何情緒都是需要被接納的,越是強烈的情緒越應該主動地關注和理解。而我們表達情緒的方法應該是有建設性的,至少不能傷人傷己。

皮克斯新片《頭腦特工隊》令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情緒

    有人會說,我生氣的時候一般都忍著,假裝自己不生氣,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我們每一個人肯定都有這種經歷,當激烈的情緒浪潮拍過來的時候,我們無法表達我們的情緒,而是選擇當做沒發生,忍住這個情緒,自欺欺人的認為自己沒事。我們無法表達出我們的情緒其實是回避的表現,這也是一種什麼也不做主義,假裝自己沒這個情緒,自然就不需要紓解,也不需要接納和療愈。

    一次兩次的沒所謂,可是時間長了,每次都這樣不表達情緒,這些情緒就慢慢滾成了一個大雪球,有可能帶來很大的破壞力。就像我們課程中曾講到的回避型人格,當他們真正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往往就代表著事情已經沒有迴旋餘地了,情緒也是一樣。

    這種現象很常見,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在我們的社會中,是不是一直貶抑情緒表達?我們受到的教育是不是告訴我們要堅強?相較于女孩子,男孩子可能被要求的更多,所以男性通常很少表達他們的情緒。於是一旦你產生了某些情緒,你就像條件反射似的,強迫自己壓抑情緒,生氣是不對的,是不好的,我不能生氣

    當我們拒絕了自己的情緒,我們其實就是拒絕了我們自己。因為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當我們否定了自己的一部分,那我們另一部分就沒有地方依託了。就像光和暗是雙生的一樣,我們的黑暗和我們的光明也是相生的。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接納我們的情緒。比如說,哭泣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我們應該適當地發洩,激烈的情緒會在發洩的過程中趨於平靜,我們在激烈情緒中暫時失控的認知也可以重新發揮作用。

    那些激烈的情緒其實是我們通往深層次自我的一個過程。當這些激烈的情緒出現的時候,其實是內在小孩在向我們傳達非常重要的資訊。情緒之所以激烈是因為我們有些非常深層的渴望和強烈的需求。弄明白自己的情緒,我們就可以發現自我的內在。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內在的欲求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在成長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為什麼幹這些事,除了幹這些事還能幹嘛,因為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內在欲求,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有這些情緒。他們只會不停的把情緒放置在一邊,轉而去做些什麼來分散注意力,或者乾脆去睡覺。

    當我們開始探索自己,我們就會產生新的行動,這些行動又會讓你認識到新的自己和環境,你又發現你產生了新的情緒,你又繼續探索,又產生新行動,這就是一個良性迴圈。切記,一切外在轉化的先決條件都是內在轉化。只有當你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了,你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情緒不是真理,情緒也不等於你


    薩提亞心理治療認為,人們所有的情緒都是能量。這種能量是流動的,它既會消退,也會湧起。每一種情緒都是有止盡的。當你的情緒湧起的時候,你確實需要傾聽和接納你的情緒,但這不意味著你的的感覺就是真理,你的想法就是上帝的意志。你要接納尊重你的情緒,也不代表著你就要按照你的情緒來行事。

    現實世界並不會因為你內心是個小孩子,就圍著你轉。我們應該尊重傾聽自己的情緒,可是我們不能任何事都對自己的情緒言聽計從。當我們情緒激動的時候,時常伴有一部分的認知扭曲,也有可能會產生過度概括

    比如一對夫妻,其中一方外遇出軌了,另一方在知道的時候非常的憤怒,就會產生一個扭曲的認知:你根本就不愛我!還會產生一個過度概括:你們男人/女人都不是好東西!這種扭曲的認知會讓我們帶上有色眼鏡來看待別人。這個人可能當時非常生氣,強烈的感到對方是錯的,自己是無辜的,然而,我們不能說他這個判斷一定是正確的,關係出現問題時兩個人都是有責任的。所以一定要記住,你的情緒存在是可以理解的,你不能漠視你的情緒,但是你的情緒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