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轉載) 家排 | 療癒與母親的關係

家排 | 療癒與母親的關係


身心健康 靜悅生命成長



《療癒之道》(台灣繁體版)
作者:伯特·海靈格
譯者:舒恩

【母親】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們在人生中所能經驗到的最親密的關係,都是和母親的關係。母親,是生命在子宮裡就賦予我們的關係。

一旦來自父精母血的生命開始,父親的精子進入母親的子宮受孕形成受精卵,我們就一直待在母親的體內......漫長的孕育,以跟母親最深度的和諧,生長在她的子宮裡,整整九個月時間,直到長成一個完整的小人兒,準備出生,和她分離,作為人見到第一縷天光,呼吸第一口空氣。

出生之後,我們又在哪裡呢?在母親的懷裡。這個獨立的小小肉身,吃進的第一口食物,是母親的乳汁。母親的乳汁使我們得以活命,為我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切所需。

生命的奇跡,如果不是一開始就在與母親極致的、全然的融合裡,還在哪裡展現其更偉大的光輝與神秘呢?

當我們長大,變得越來越獨立,把家這個安全港灣拋諸腦後,進入到一個更廣大的世界,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呢?我們會失去母親,連帶著也失去父親嗎?有時我們覺得已經不愛他們了,他們也不愛我們了嗎?還是我們帶著他們所給予的愛,再出生一次,邁入獨立於父母之後的生命?又或者,我們通過拒絕他們的愛,比如指責他們,而把自己變得更大?

以這種方式獨立、過自力更生的生活,會使我們的生命更豐盛嗎?還是讓我們變得更悲慘和渺小了呢?我們真的準備好過成年人的生活,實現完整意義上的生命傳承嗎?還是有什麼東西介入了我們和父母之間,也許是一種與母親/父親分離痛苦,突然結束了我們在生命起始之初所感受到的那分至福極樂?我們是過早地面對了成長的另一面,生活的真實了嗎?我們仍在為喪失最初那段幸福時光而感到悲傷嗎?還是已經忘記了之前親密奇妙的體驗?

我在談論什麼呢?在談每個人遲早都要面臨的體驗嗎?對有些人很艱難,對另一些人更容易嗎?我在談論分離以及伴隨而來的傷痛。

不僅如此,我們與母親的關係會在日後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尤其是與伴侶及孩子的關係中再現,也會在工作生活中呈現出來。

只要有某個時間造成了我們與母親的分離——哪怕是很短的時間——痛苦都會留在我們的裡面,並在餘生縈繞於心。它會在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中閃回,在我們對彼此的共同期望裡浮現。它影響了愛的流動與敞開。


【分離的痛苦】

現在,讓我們安住於內在,安靜地回溯到童年時光。我們靜靜地等待,直到感覺和母親在一起了,面對著她。

當我們面對母親時,內在的移動是什麼呢?我們會被母親吸引嗎?會輕鬆愉快地走向她嗎?準備好要擁抱她嗎?還是會後退,不想與她發生任何聯繫?

如果我們想後退,就停下來,不要動。稍等片刻,我們會感受到痛苦,但不會立刻想起,那就是與母親分離的痛苦。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當我們極度需要母親時,她不在身邊,分離就發生了。

我們在等待母親,迫切地需要她,但是我們無法去到她身邊,她也沒有過來。

這時候我們的內在會發生什麼呢?那是怎樣一種感覺,怎樣的絕望,怎樣的憤怒,怎樣的悲傷,怎樣的創痛?

然後,我們也許會做出一個決定,放棄我們的母親?再也不要回到她身邊了,以免再次感受那種喪失的悲痛?

對孩子來說,不管是什麼情況造成與母親的分離,也許只是一小會兒,對孩子卻是永恆。

從那一刻起,我們變了。我們不再走向母親,而是遠離她,把自己冰封起來,不願再品嘗那種痛苦。

昔日和母親親近親密的幸福影像和歡樂記憶,就此消失了嗎?它們到哪裡去了呢?它們好像從來就不存在,是嗎?我們過上了內在與母親分離的生活。

現在,我們來談談這種創傷的內在過程,以及伴隨而來的痛苦。

【分離的創傷】

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當我們想要移動時,分離的創傷會抓住我們,使我們不能動,或不許動。我們被卡住了,保持在冰凍狀態,進退兩難。

從童年經歷分離創傷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一直在母親面前冰封自己。我們不再走向她,而是向後退縮,不想再次體會被遺棄的痛苦。

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在此後的其他關係中,我們也會傾向於退縮。我們心裡想走向他人,正如經歷分離痛苦之前,也想走向母親;可是走向他人的每一步都會喚醒身體和靈魂深處的記憶,那種許久以前分離的痛苦。所以,哪怕心裡深深地渴望走向他人,在現實中我們還是會退縮。我們在內心深處,成了對他人來說難以親近的人。我們關閉了自己。


【冥想 | 回家】

如何才能找到回歸母親的路呢,像過去那樣和她親密共處?怎樣做才能再度走向他人,重拾生命的喜樂?

在冥想裡我會和你們一起踏上這條路。首先,我們回到內在,回到與母親痛苦分離之前的時刻。那時候我們在各個方面都與母親很親近,與她在一起感到很安全、很舒服、很放鬆。

我們回到母親的子宮裡,跟她合一,跟她的血液、呼吸、心跳渾然一體,感受著她的期待、關心、恐懼、希望,以及準備冒著生命危險將我們生下來的意願。

忽然間,她的子宮變得局促狹窄,儘管那是我們的家,現在也不得不出來了。

在巨大的擠壓下,在生與死的掙扎中——對我們和母親都是如此,我們生到這世界上,見到第一縷陽光。

突然間,我們就在那兒了,置身另一個時空,但馬上又回到在母親的臂彎裡,聆聽著她的心跳,緊貼著她的胸膛,吮吸著她的乳汁,在她的懷裡沉沉睡去。

然後是漫長而不間斷的照顧,母親或父親日以繼夜地看護我們,確保我們安然無恙。當他們不再身邊時,其他人例如奶奶、年長的姐姐或叔叔、阿姨會來照看我們,我們是這個大家庭裡的一員。這是一段多麼豐盛、快樂的時光啊!

現在,讓我們對這段時光完全地敞開,在心裡給它們空間,感受自己在家中被親人精心呵護、無比安全的感覺。

心裡帶著這些幸福的體驗,我們注視著母親的眼睛,她現在站得離我們有一點距離。我們面對著她,感受經歷了分離的痛苦之後,我們的內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回憶生命之初的歡樂時光吧!母親給了我們深深的愛,日復一日,一次又次,我們發現自己一直想靠近的人,就是母親啊。現在就鼓起勇氣,朝向母親移動那麼一小步,跨越了分離傷痛的一小步。

一旦成功地邁出這第一步,我們就做一次深呼吸。

然後,停下來,再度看著母親的眼睛,一直看著,直到再次找到勇氣和力量邁出下一步;然後,再一步,一步步地,繼續靠近她,直到再次幸福地倒在她的臂彎裡——我們終於回家了。

【展望】

經歷了這個過程之後,現在轉過身,去面對我們曾經抗拒過的人。儘管受到對方的吸引,卻由於早年分離創傷的發作,我們終至掉頭而去。這些人裡面包括人生伴侶,也包括那些我們會與之分享生命的人。

想像與他們隔著一段距離,站在我們面前。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想起回歸母親的路,儘管有種種使人退縮的恐懼、體驗和感受,我們仍然勇敢地向前邁出一小步。

我們給予自己需要的時間,直到朝向他們的移動完成為止。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我們準備好迎接成熟、完整、幸福人生的來臨,我們向著撫平創傷的那股療癒力量敞開自己,我們決心採取行動為生命服務,不光為自己的生命,也為其他人的生命服務。

【補充】

說到母親,我想再多談一點我的觀察,很簡要。

我們與母親連結的方式,也是我們與自己身體連結的方式。那些內在與母親疏離,拒絕母親的人,也會經驗到與自己身體的疏離,甚至會厭惡身體。

在某些靈修圈子裡,母親是被排除在外的。例如古代基督教裡那些據說住在石柱上的聖人,或是今天的許多瑜伽行者。在《聖經》裡,耶穌基督也以同樣的方式排斥母親,拒絕母親,宣稱上帝是他的父親。

這些人要如何找到回歸身體的道路呢?必須重新找回母親,在分離之後再度回歸母親——不管分離的原因為何,帶著愛找到通向母親的回家之路,就能再次與生命這個整體協調一致。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一切都與母親相關時,我們要如何自助和助人呢?與母親關係的疏離,會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如何才能深入而持久地照料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呢?全都要回歸母親,帶著愛。
~ End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您的關注和分享正在改變內外在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