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睿:我對公益的所有理解,概括而言只這一句話

被譽為“戰略性慈善之父”的約翰·洛克菲勒曾說:“我不會隨便給人一點點好處,除非我能完全保證這是我花這筆錢的最好方式。”這句話聽上去有點刺耳,但是話糙理不糙,隱藏在這句話背後的真相是:草率花錢是慈善的業餘水準。
那麼,怎麼做,才是慈善的專業水準?洛克菲勒也是花了幾年的時間,才學會用一種系統、科學而又同他的財富規模相稱的方式捐錢。他說“如果錢不是施捨給乞丐,而是用來研究產生乞丐的根源,那麼,一些更有深度、廣度和價值的事情就會得以實現。”
中國公益行至此時,是時候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公益?如何智慧地做公益?”這個話題了。來聽一聽朱睿教授在“2016中國公益年會”上發表的主題演講《社會創新與智慧公益》,也許會讓你領會,如何讓給予變得聰明;讓你領會,如何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什麼是真正的公益?最好的公益是什麼樣子?
我對公益的所有理解,概括而言就是一句話:最好的公益是用商業模式做公益。做企業的人經常提一句話:優化投資回報率,但做公益的人很少提這句話,因為善心第一重要。但我覺得,公益其實恰恰應該談這句話。
如果我們關注世界頂級基金會的話,關注做得非常優秀的基金會的話,會發現他們有非常嚴格的衡量標準,什麼樣的專案去做?什麼樣的項目不做?因為一切為的是可以持續。
公益機構最大的特點是非營利性。非營利意味著賠錢,但是賠錢並不必然等同於浪費和低效率。換句話說,正是因為非營利,才更應該有效率,更應該讓公益的每一分錢都獲得最高的社會回報。
要讓給予變得有聰明,要讓非營利機構變得有效率,要讓慈善變得更公平。
做公益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如何以商業模式做公益?
如何以商業模式做公益?我認為,第一,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到底善於做什麼,這非常重要。如果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基金會,都是因為別人在做某一件事情所以去做某件事情的話,永遠沒法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像騰訊,他做99公益日是有基因的。因為他的DNA是連接。只有這樣的組織才能在一天之內連接那麼多人,籌到那麼多善款。像可口可樂,他做水資源的處理是有基因的。因為他們本身的商業就建立在優質水基礎之上。所以,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找到自己之所長,再以此基礎做公益,這是實現最大回報率的重要前提。
第二,合作。在公益領域,競爭是第二位的,甚至是不重要的。而合作往往更重要。如何調動多方資源,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我想這是非常大的目的。
第三,可持續性發展。一個好的公益項目,一個好的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定是可持續的。如果公益組織不能掙錢,如果企業因為做CSR不能得到更好利潤,那麼這個公益項目是沒法持續的。所以優化投資回報率非常重要。
“
公益需要的是愛心和智慧的結合,缺一則不成其為真正的公益。愛心點燃了公益的火把,智慧可以讓這個火把持續地燃燒。愛心讓我們在公益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智慧讓我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快。
——摘自朱睿文章《公益如何創新》
原文刊於《財經》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