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對談時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對談時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稻盛和夫成功的秘诀 (課程筆記)

 

稻盛和夫成功的秘诀 (課程筆記)



文: 李淼

7-ELEVEn

7-11便利店原屬美國南方公司,1927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創立,2005年成為日本公司,是新零售連鎖的全球標杆,創造了全球零售業的奇跡。

主講嘉賓:

田矢信二,日本唯一的便利店研究專家。1999年進入7-11工作,先後歷任區域店長,集團經營指導員,進入集團總部工作。2006年退出7-11,加入羅森連鎖集團,後就職於日本著名的船井綜合研究所。

田矢信二先生告訴我們,7-11便利店庫存周轉天數只有10天,毛利率高達90%,淨利潤率高達20%。其核心即為獨特的門店人才培養體系

另外,7-11便利店創始人鈴木敏文會長經常下一線,到各地店鋪調研走訪,並指導他們工作,制定促銷策略,規範商品陳設。而做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站在顧客立場上思考,並滿足顧客需求,以便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價值。

學習筆記

2018/12/4

這次講座對我啟發太大了,行業內此類講座聽過不少,但都只講關鍵點,能把細節說得這麼透、這麼仔細的還是頭一次,這些細節對我回國後改善企業將有很大幫助。

——王新發(陝西)

 

7-11的成功可以歸納為兩大秘訣,第一個秘訣是不變的規則,第二個秘訣是應變的智慧,這也是源自7-11名譽顧問鈴木敏文所說的公司治理名言:基本的東西徹底實施和變化的應對,除此之外,沒有使工作更成功的方法!

——葉範文(天津)

盛和塾塾長例會

Seiwajyuku

1983年,盛和塾起源於京都的年輕一代企業家們希望稻盛教教我們什麼是經營的熱切願望。開塾後經過30餘年歲月流轉,現在盛和塾的規模已經擴大到在日本有56家分塾,在國外有44家分塾,彙聚了超過13000名經營者。

盛和塾學習會包括稻盛塾長參加的塾長例會和塾生們自發召開的自主例會。

稻盛先生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都必定會波瀾起伏,冥冥之中有命運在主宰著我們,命運是既定的,但不是不可改變的。

越是困苦,越要和員工統一合力,克服難關;越是順利,越要保持謙虛,因為經營者的傲慢,虛榮心往往會成為摧毀企業的要因。

同時,稻盛先生認為,人心是一個多層構造。最中心是真我,是良知,所有人都一樣。真我外層是靈魂,靈魂外層是本能,本能外層是感性,感性外層是理性。

工作是我們在塵世中唯一的修行途徑,而吃苦是提高人格唯一的要訣。

學習筆記

2018/12/4

不管是有關我們自己的人生,還是企業經營,都需要時常和志同道合的靈魂之友相互交談,切磋琢磨。因為和別人的交談會有助我們看清自己當下的狀態,避免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驕傲傲慢。

——葉範文(天津)

 

稻盛哲學能讓職場人不焦躁,心情平靜,人需要時常接受這樣的心靈洗禮並常懷利他之心。
繼續深入學習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理念和其對工作、對人生進行不斷的自問自答的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實踐所得。

 

——劉嬋娟(重慶)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屆齡的惆悵

屆齡的惆悵



魏台鳳

    十幾二十來歲的時候,你知道你要什麼,你奮力的往前衝去找尋;三、四十歲的時候你有些迷惘,不知道自己那些果敢要來的是不是自己真想要的?到了五、六十歲,你膽小了起來,既不敢要,也不知要朝何處去要;總之,走了大半輩子,自己的健康、居住的環境、家人的關係都在你着力想改變,卻又放棄改變的矛盾意態中…。
   
    這一切都因你隨着一個主流價值觀去行走--你對財富、身分地位、自己的聲譽都用一個社會認可的形象上去套你的位置;最後,你被套牢了;也只有繼續朝這些自己認定的位置去攀爬!這一路走來既有艱辛和挑戰,也有快慰,只是,在屆齡退休的時候,有個困惑的聲音愈來愈大:你開始回顧你的人生,而這一回看,反讓你升起一種委屈或悲鳴----你不知道這一切種種是為了啥?



    陷在莫名的惱怒一陣子之後,又在你找不到一個能讓你重燃生命雀躍的方向之前,你甚至不想再回顧,那甚至帶來一股鬱悶。只是,你將何往?你,被卡住了!更糟的是,你以為被卡住的是你不再被需要了,你對號入座的以為自己的價值是因為不被需要而直直的往下落…你的精神、體力是好的,但你不再有價值了!這才是巨大的恐慌!

    你之前讀的許多文章都說:「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話也因一切都已到「點」而不再有高低起伏-如何去生出機轉呢?是的,這就是卡住的地方,你的眼光還是往外看,你還是以社會俗流的眼光看自己;因此,你轉不出來!如果你開始收攝回自己的眼光好好審視自己,這才有機會重新轉動!



    你沒有老人家需要你去侍奉操勞;你也不必再“孝養”子女,你與老伴的關係也磨合得既不生火花,也不生衝撞;這不是大大的好時機可以為你自己做點事嗎?再學習: 不是因為會了才去做,而是因為做了才能會!不是因為成長了才去承擔,而是因為承擔了才會成長!不是因為擁有了才付出,而是因為付出了才擁有!不是因為突破了才挑戰,而是因為挑戰了才突破!不是因為成功了才成長,而是因為成長了才成功!不是因為有了領導力才懂得配合,而是因為懂得配合了才有領導力!不是因為有了收穫才去感恩,而是因為去感恩了才有收穫!不是因為有了錢才去學習,而是因為學習了才有了錢!不是因為有了市場才去開拓,而是因為去開拓才有了市場!不是你有了條件才能夠成功,而是你想成功才創造了條件。千萬別把人生的順序搞反了!



    以上所說的成功啦,領導能力啦,再也不是你原先的定義,更不是你追求的目的,如此你才能夠真的有一個快樂的順序。


    這下,你忽然發現你不僅有一個方向可以再創生命的高原,甚至有許多的方向可去;這中間有沉澱下來的觀自己,也有行動力的去執行內在的意圖;這才是你生命真正的春天。你的歷練成熟,你的思想圓融,你正是該給自己一個如此興致勃勃;好好認識自己的機會,並且是一路的服務自己----服務你靈魂的願望,達成與自己內在心靈的交好與互動。是的,準備好的你等什麼呢?來學習吧!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愛與金錢共流的生命

愛與金錢共流的生命


魏台鳳 2015/10/1

    人的狀況無一相同,但問題的出現也可以簡化兩大類:一種是自始就覺得不曾擁有而追著要有,一種是曾經擁有而不捨失去,這兩類都是「有、無相生」。

    許多現代的超級富人曾經多是有過無米粒渡日的生活,因為餓著了,激發無比的毅力去追求財富以保擁有,也有富二代、富三代因為出生即取之不盡,一旦高牆崩塌了變成一蹶不振;整日浸淫在昔日風光的幻想中;也想追求金錢,只是毫無動力。

   「愛」也是如此,如果自小就爹不疼娘不愛,甚至遺棄、暴力相向的孩子,那麼他/她一路追求的是愛;相對於曾經極度受寵的孩子一旦失了父母的呵護,原來的不安全感成真,縱使亟求愛卻不知付出是何事,愛的原動力也因此而阻斷。

    以愛與金錢來看“擁有”和“能捨”這些相對應的關係,便能看到有無相成的道理,愛與金錢的追逐也是相生相隨的。
    追求金錢的人在內在裡追求的是愛,追求愛的人在行動上也會利用金錢,這裡無所謂好、壞的評議;愛與金錢都是好事,只是在於如何昇華這些意圖,要能昇華這些意圖,所追求的愛和金錢才有自我滿足的時候,如巴菲特和比爾蓋茲運用金錢與愛在一個同樣的能量振動上;很能掙錢也很能將錢化作愛給出去!比爾創辦的慈善組織「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巴菲特則是將錢如數的捐到該基金會),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會!不明白追求金錢的意圖,也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輪轉,不知道金磚要堆多高才叫夠,而堆得愈高不安全感就愈加深––擔心著什麼時候就要倒了!就如龐貝古城的消失,就在一瞬間!
   
    這愛也是如此,追求愛的人,家人的愛是不夠的,要朋友們也注視你,同事們也看著你,營業員也最好圍著你團團轉,所以做銷售員最好使力的對象就是這等人,他會以金錢來換得 “愛慕”的感覺,追求愛的人也會慷慨灑錢在購物上!

    回到 “不曾擁有愛”的部份,這是最不容易搞定的部份!如果某個人自嬰兒期起就開始設定自己在這個頻道上,要扭轉到看到自己天生即擁有恩寵法則,真是勇氣又加上自己無比的決心唷!
    這裡說決心,不說信心,是因為沒有決心得不來自信心,有了自信心自然就懂了恩寵法則了嘛!所以決心,決心就是不計失敗的要去弄個明白“為什麼別人有,而我沒有?”

    因為害怕擁有愛就是一個最先現前的課題,因為沒有便沒有失去的恐懼,而擁有之後的失去是更難忍受的痛!比如說,常聽到有養寵物的人會說:「在失去心愛的寵物後,傷心得不再養任何寵物了。」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對於愛的擁有和失去之間模糊了對愛的真正覺受。

    人生一場一定要搞它個明白! 你的安全感才真正的紮根了,你的愛與金錢也得到自然的流動!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讓孩子經驗他該經驗的人生

讓孩子經驗他該經驗的人生


魏台鳳  2015/03/20

做父母的總是想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十足十的教導孩子,以避免重蹈覆轍,希望孩子可以避開挫敗,直登高階,但愈是這麼做的時候愈是事與願違。

疼惜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心情,捨不得看到孩子沮喪,痛苦是必然的,但人生中挫敗的經驗一直是生命可貴的課題,也是生身為人的權利,沒有這些課題,生命是灰色無奇的;而每個人都有權利塑造自己的生命故事,縱使經歷艱辛也是屬於自己完整而獨特的。

看看現下的孩子,住房堅固,出門有車,學校就近,我們的社會已為孩子打造完善又安全的生活模式,除了學習的課業壓力外,少有甚麼是孩子精神、情緒會造成變化的,當然有些父母的婚姻狀態是造成孩子困擾的主要因素,那是另一個話題。總體而言,現在的兒童要體驗情緒大概得從影視上去尋求,再不然就是線上遊戲了!

靈魂渴望學習,小小的心靈亦如是。人類是靠知覺來學習的,因此大腦會尋求神經元的刺激來幫助自己的覺知力,這也是孩子一旦接觸到動漫就上癮,所有神經元的刺激都可以在這小小的畫面上得到滿足,當然,動漫將人的五感神經全部繃緊的狀態,也可以讓人逃避感覺,讓情感封閉、麻木,漸漸地,虛擬世界佔有了孩子現實的世界,若孩子可以任意在網路的世界漫遊而沒有成年人禁制的話,會無止盡的玩下去,縱使在離開虛擬的世界那一剎那,他們會有種空虛感,但對孩子來說是無法覺察的。

然而,許多父母寧可選擇讓孩子“安全的”在家上網路也不要讓孩子去可能有“危險”、“誘惑”的地方;比如說登山、露營、和不熟悉的朋友出遊、參加偏鄉的服務志工等,這樣缺乏生活體驗的孩子成年後就像沒有防疫的人,進入社會後在職場上遇挫折,在感情上挫敗,所有父母在孩子成長時期企圖保護的,那些孩子在成年後都發生適應困難,甚至嚴重的會因為失去自我價值感而自殺。

我們都知道眷養的野生動物是無法在放回山林後立即就能恢復求生的本能的,若沒有設下復育的步驟,牠們甚至會餓死的;養育孩子也是一樣。

經驗是運用智力的一個過程,聰明才智無法在知識上加乘,只有在經歷中與知識的結合才會成為能力!有一個笑話這麼說的:一個新老師報到時,校長告訴新老師說:「對於班上前幾名的學生你要妥善對待。」新老師問:「為什麼?」校長答:「他們的家長很難應付!」新老師又問:「那班上後幾名學生呢?」校長說:「那你就更要好好巴結了;因為他們都是以後的大企業家!」與這則笑話異曲同工的是,前不久我與同學聚會,當年後段班的同學大談某某老師的軼聞,那個同學的趣事,班際活動的插曲等,前段班的同學完全不記得同學、老師的名字了;更不解當年教室內有那麼多趣事?不在論成就,當年猛K書的同學大都說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陳,他們保守、小心的生活了大半輩子,自承記憶力減退…這次的聚談不知會不會在他們的心畔上留下一朵漣漪?

你還是想做一隻強力護持小雞於羽翼下的母雞嗎?先想想你曾有過的夢想,並付諸執行又接受挑戰嗎?或是你曾挑戰過夢想但敗陣了下來,從此認為你應該聽老人言才不會吃虧呢?或是你願意重新去看待那次的挑戰經驗,除了負面評價,有甚麼是正面的素質可以讓你再度玩味的呢?

出錯,不見得會浪費生命,重要的是你有多快發現錯誤?接受出錯,並知道如何修正;那麼這個錯就成了你的新能源,不但可避免下次出錯,或許因你的思考而促成了創造與進展。

平凡生活沒有甚麼不好,只是人生的豐富是在經歷過後––每品嚐一口覺得滋味無窮,每一次開窗都讚嘆光影雲翳的變化,每一回的對話都留下餘興,因為你經歷了,你知道這生活中的少許事,是如此值得感謝!

我們羨慕許多大企業家的成功,他們背後都有著愈挫愈勇的故事;同時,我們也聽到許多人談著他們的家人,因一次事業失敗,全家自此烏雲密佈,家庭暴力、酗酒、賭博等等,而孩子必須生長在沉鬱、施展不開的情境中…所有的危機都跟著契機,不在成長困頓,在經歷後學到的智慧。

人類的進化正在彈跳式的擴展,今日的孩子在知能上可以迅速的去反應一件事情,做家長的若仍以自己的舊有經驗去叨唸孩子,不單是讓孩子覺得上下兩代之間的鴻溝加大,並且也小看了孩子自身的能力。

換句話說,看著孩子可能進入挫折的經驗時,做家長的正可以覺察自己是否有勇氣面對挫折的考驗。

對孩子放手,是讓生命來教育他,對自己保持開放,是讓真實生活進入你內。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低下頭來才能看見自己

低下頭來才能看見自己


作者:魏台鳳2014/9/29
    透過療癒才有機會走到迦南之地(1)
    然而人們在這條路上走走停停,有時會長時間駐足在靈魂暗夜而不自知,人們在這條路途上的障礙之一就是傲慢。
    傲慢不僅是自我中心,走入深處,它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因為匱乏感和出於恐懼,想用表徵性的態度填滿,傲慢便是最好的面具了。
  
    “傲慢”的頭腦害怕接收新資訊,因為新的資訊會帶來許多改變,如果現有所引以為傲的事物或想法被推翻了,失去立足點,就如同失去一副唯我獨尊的面具,這對自我是具有威脅性的!所以小我就像鴕鳥一樣的將頭埋在沙堆哩,繼續現出龐大的身體和厲爪,以為這樣,還是可以嚇人於一時之間!傲慢的習性讓人們以偏見論事,自然而然的,偏見之門愈來愈窄,所能立論的知識也就愈來愈少,所以傲慢的人又像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井底之蛙,自唱自鳴。

    “傲慢”就如那位求法的高僧,如不倒掉內心底已盛滿的水杯,是無法再裝入新的想法的,管它知識有多善好--當它已滿溢時,倒不進去就是倒不進去!

    傲慢的靈魂深處是我想保有我自己,這個曾遭受創傷或嘲笑的自己,企圖用漲滿自我來壯大,內在裡用厚厚的甲冑護衛着,因為惟有這樣,自我才不會分裂,而且可以維持“自我感覺良好”,但它仍是假象!
    如何一舉擊碎 “傲慢”呢?

    第一個念想是不必與別人評比,這世界正因為人人均有才,所以個個傑出不同,你的才華永遠在這世界站有一席之地,如果你是清潔工,你知道怎麼個環保又節能的工作法去做好這份工,你就是個傑出者;如果你是個打字員,你可以打得又快又好,又能將頁面設計得符合人們的視窗,那麼你就是這個工作的傑出者。對自我的讚賞,對自我的要求滿意,就是給自己的最好評價,找別人評比是庸人自擾。

    第二個念想是「功不必在我」,這是個共享的宇宙,不論你建了多大的奇功,也是立在許多個別助力所堆壘上來的功蹟,每一份心力的付出也許不會得到銘刻,但是宇宙的智慧一直是由全體人類共同的推演,“相對論”的成立是愛因斯坦的靈光乍現,卻也是幾世紀以來物理科學的演進推展,加上他的涉獵,東西方哲思架構下的臨門一腳。

    至古到今累累功名的偉大創造者,莫不是看到他們謙卑自抑的自覺渺小。

    第三個便是保持覺察了,覺察像是一顆設在第三眼的水晶球,不但洞燭到自己也照向別人,當我們與所有人可以一體通透之時,沒有分別,也就不會衿衿自視,謙遜下來涵容的胸懷就自然生成。

    大膽的去吸吮知識之海吧!鬆開那內在的矜持,讓知識之流自然的沖刷你心田底的疑慮,漸漸的,你會留下那些感覺舒適的基調。那麼你便會朝向那訊息繼續順流,你會謙卑,因為柔軟才能順流,你會臣服,因為你知道還有更多的宇宙奧秘是你未知的。

    臣服,是靠近靈性本我的方式,而低下頭來,才有謙卑,才能看見自己。

:迦南:舊約中,神應許的豐饒之地。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幸福揭密-走向完我

幸福揭密-走向完我



作者:魏台鳳 2014/9/18
 
     我們很喜歡探知秘密;也喜歡製造秘密後封存它。

    所以這世界的八卦永遠是頭條。一旦秘密被揭露,也就只是個故事而已;尤其秘密被詳細描述時就變得平凡了!而維持“不平凡”是需要保有秘密的,這也是秘密的吸引人之處!

    科學不斷的向宇宙探祕,遠古的神秘遺跡或傳說,也在好奇加好學的人類科技下一一被揭秘;人們還自以為藏有的秘密是秘密嗎?還是人們的秘密連自己都不知道呢!

    然而這世界的祕密早已蕩然不在!也可以說這個世界是留不住秘密的。  

    在學習圈中,我看到許多勇敢的朋友,他們來是想探索自己的秘密,也因此,他對揭露自己不僅是好奇;也帶着勇氣。

    尋找靈性的自己確實是帶着神祕感的;因為那是相對性的另一個我,它確實深奧,因為肉體的我們很難想像非物質性的我,更不是宗教所修的神通,無非就是感知到另一個非物質我的能量,也可以說是光子或單子能量,至於氣功練氣的分子在人體都粗大了點,這些都不叫“神通”。

    是的,修神通也是很多人的夢想,因為它可以探知自己有多麼神秘,只可惜大多數人只想求便捷得利益,在囫圇吞棗中走火入魔,繞了遠路事小,卡在執着中永遠走不出來才叫危險。

    另一個讓人着迷的是去探索自己前世的秘密,那也是轉移了自己眼前的困難、不如意,意圖讓當下的困境有個合理化的解釋;逃避了自己本可以承擔起來的責任,這都不是心靈諮商所提供的究竟之道。

    秘密有時像個毒瘤,以有形和無形的方式去啃嗜個人的能量,如果你刻意去隱藏它的話,它會像腫瘤一樣愈來愈大。讓自己用光去照着這秘密並不是這麼的令人畏懼;令人恐懼的是自己想像力倍增出來的效果,一旦你讓那陰暗攤在陽光底下,清晰的視野會讓你看到不同的景象——萬物華昇,美景恆常。

    對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每個人在肉體脫離前都需要知道肉體與靈魂之間的關係。然而,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我至愛的親人、好友不願或不想去探索自己這一塊,尤其看着他們將帶着完全的無知離開這次的人生之旅時!

    是的,每個人是如此不同,要相信自己的獨特;縱使我們揭露出來的自己是如此人性——貪心、嫉妒、膽怯、偽善,反而更要去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如此我們才有機會走過障礙,走過循環發生在生活中的模式。不論如何,保持在以愛為中心的法則裡,勇敢的前行,我們終會到達,正因為不完美,才要來人世一場走這療癒的功課,讓自己持續在身體與心靈平衡的狀態,完美也就在其中。

 


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台灣的死亡數據密碼

台灣的死亡數據密碼


作者:魏台鳳 2014/7/29

    有些人喜歡研究數字,看似枯燥的數字,卻隱微的在透露着秘密--其實秘密未必是真,只是人們不想察看清楚而已。
    最近健保局公佈2012年台灣人十大死因,第一名是癌症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這紀錄是連續31年來蟬聯第一又創總比例的新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的數據,台灣每人使用醫療費用在全世界排名第31,而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在全世界也是排名第31,喜歡生命密數的可以將這些31,加加看。
    先不論癌症在今日的醫療研究有多少發現,但各種各樣新的醫藥科技並無法消滅癌細胞是事實;另一方面專家們在防癌和抗癌工作上呼籲紓解身心壓力列為首要--它其實是一種身體顯示出人身、心、靈不平衡的疾病。台灣完善的健保體制和充足優秀的醫療團隊,仍是減不下這連續31年的新高,這說明了什麼呢?

    另一則讓人不太開心的消息是: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發現一種超級細菌誕生了!這是人類自上世紀發明了抗生素以來,人們因細菌入侵而暴死的機率大大降低了;世界人口的平均餘命才會逐年攀高,但是天理的玄機總讓人不解:這所謂的超級細菌是你吃的抗生素愈多,它的抗藥性愈強,也就是菌株的生命愈強!而台灣人一年又吃掉了多少藥丸你知道嗎?人類怎麼又做了一件自行上演找到答案又推翻答案的事--許多的感染可能很快又會再次變得無藥可醫。
    台灣這麼一個好山好水的地方,人心卻無法安適其中,又是為什麼呢?
    許多客居他國的台灣人最後都想回台灣養老,因為台灣有價廉物美的健保,和低稅金,以及社區方圓五十公尺就有的便利超市,更別提台灣三步一茶店、五步一咖啡屋、文創、手作、烘焙在在的好,連老外都知道。 但是為什麼台灣人的心靈卻減不了壓呢?
    「讓植物生長不是困難,讓植物不生長才是技術!」創意生活的台灣岩栽達人戴世賢如是說。微小生命是如此孜孜生息,人們如何能說生活不易呢?
    如果你想不住在這塊土地上以為就可以避開數據(死亡),那又是想錯了方向。
     瞭解自己,才能顛覆自己的負能量也是改變你所害怕的情境所發生的可能性,包括這世界的不公、不義和地球暖化。
    人們必須回到自己的身上,去找那天山妙藥,去尋那永恆的仙丹…那便是先從認識自己內在的恐懼開始。
    這個世代有太多的方法幫助我們打破無明的恐懼,躲避、求神問卜都不是究竟法,知識才是力量,我們求知是為了瞭解更多,知道愈多愈有自信,愈沒有恐懼。
    如果你的恐懼是怕死,就要先知道什麼是死,死後靈的歸依、靈的世界、靈如何看待自己一生的選擇……總之,不是只選一本書,一種宗教去探索,你必須很客觀,你必須十分敞開的去接納各種說法,你更必須謹慎的篩選資訊,最後,你會找到適合你所理解的,如果這些新知讓你的接受是平和喜悅的話。
    知道了死,生也就明白了大半,你對自己目前生活便開始有一個輪廓可見,從這裡去看自己有生以來的發生,去檢視這每個階段是不是都是你自己的創作?現在,超級妙藥才在這裡展開作用……
    每隔一段時間回頭看一下自己:我最近學了一樣新的事物是什麼時候?我認為自己應該立即去學習的是什麼?也可以是拿起一把油漆塗鴉自己的牆;或是種幾盆植物學習與自然的對話;和選一門認識心理、靈性的課程。
    你對生命的熱情永遠是你人生的成績單,不論你的處境如何,這世界也一直以熱情回應你! 學習,要如莊子:知道、得道、安道。知道是學習的第一步,學到後去執行,才叫將道理得到了,得到了這些好的道理並能安住其中,心有所安,氣理平順又如何會生病呢?
    學習每一個階段,每一時,每一刻都問自己:這是你要的嗎?你的擔心,你的焦慮都值得你花時間在上面嗎?你想要的是不是你現在立刻去做的呢?
    人來一世,只為認識自己!不提供更多認識自己的課程,是枉費了自己來此一生!
    認識自己最終是宇宙間的一小粟,從小我開始觀之;沒有將小我認識清楚了,無法瞭解人我關係,更無從認識人與天地的關係,縱使“天地合補”也補不了認識自己不清的過錯!

   你能看見自己縱使是一小粟,如歌的生命也會給你歷史的定位;生命的洪流最終合一到涅槃!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不看真相,無法瞭解真理

不看真相,無法瞭解真理


                      魏台鳳  2014/07/07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說:「天父啊,請原諒他們,(將他釘在十字架上的人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些甚麼。」

     兩千年過去了,人們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包括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基督徒在這兩千年以來一直以著宗教信仰的侵略,虐殺著非基督教世界:十字軍東征;中、南美洲的侵佔;亞洲如中國、印度的強取豪奪到近代的中東戰爭。

     如果人們沒法將靈性真我提升出來,世界各族群就像群體被催眠了的人們;一再的上演着被集體意識催眠的景象--互相猜忌,互相攻伐,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直到再次革命的爆發!其實,各國之間的爭鬪只是兒童之間的遊戲,不會真的有大災難---紅色按鈕永遠會被理性頭腦所控制!你放心。極度艱險的會是各族群自己內部的殺伐,從內部而來的敵對力量才是最難控制的危機。

    台灣亦如是。藍綠的兩極讓雙方沒有任何交集處,打着愛台灣口號的永遠是傷台灣最深的。近二十年來,台灣除了電子資訊業創造了台灣持續的經濟面之外,政策被咒罵而搖擺無法執行;因為少數政客的野心賠上了所有台灣人應有的幸福。怒氣沖沖的台灣人只有繼續罵政府來尋求內心的平衡,好似罵政府無能就可以張顯了自己似的,卻大大轉移了個人自身應向內看的焦點,離「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愈來愈遠。

    來自個人內在裡的敵人才是最大的撻伐,這是來自國外的朋友看到愛和平、重道德的台灣人的實相。

     這個寶島好似有股隱流將台灣民眾困住了;困在這小小的島上!不知國際上的新聞,如烏克蘭、蘇格蘭最近鬧得挺兇的獨立議題,或為何又停擺了?也不知伊拉克在西方勢力的擺布下有可能分成三個國家,平日譏笑台灣軍隊的管理和拒絕參軍,到了遇到海域管轄權的議題時又叫囂着要出軍,漸漸忘了自己的歷史,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位子。(有位大學學生竟不會畫台中位在台灣那裡!)卻一天到晚高喊2.2K是不公平待遇。

    耶穌說:我是真理、道路與生命。這個“我”講的是祂所想傳遞的思想,但人們還是將祂膜拜化了,曲解了耶穌想表達的生命意涵。人們看到的是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痛苦,而不知那痛苦是對世人的憐憫:十字腳下那些仇視祂的人和冀望、擁戴祂的人都是同一種人;都是內在恐懼和缺乏愛的人,都是誤以為權力是成功表徵的人。

    台灣的藍、綠各自擁護的人也如是,都是必須在這個島上生存的人,卻誤用了權力;在老百姓呢,是誤用了選票的權力,而不斷唾罵政客;在政客則是誤用了在其位的權力而搧風點火,綁架了台灣人本應有的品質:美麗又豐足

    如果不明真相,看不到真理,自然,台灣的前途之路將如迷霧瀰漫。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何以由一位歐洲人的眼光可以看得到台灣之美,而台灣人卻處心積慮惟恐不足呢?因為客觀!當人的思想一旦可以保持中立;客觀性便容易明晰。

    是的,台灣人被集體意識催眠了,具體的說是被害者的集體意識;一種陷在深藏的恐懼中的意識之流,以致於一個單一的捷運殺人事件,可以造成幾個星期搭乘人數的減少,而不去問那是捷運開站以來幾百萬分之一的機會?一個服貿簽訂的議題,有多少人能認真的去瞭解詳情;或說有多少人去聽真正經濟學者的講解?台灣人的內部卻搞得轟轟烈烈宛如中國大陸已大舉入侵了!如果不從個人自身對生命不安全感的何以然來自我探索,那外境所引發的恐懼就永遠讓你的內在不安寧,漸漸的,大眾交通系統不去碰了;環境也處處存在着危險--生病便是遲早的事!

    許多各式各樣的創造力活躍在這個島上:台灣人手作的創意、對品味的營造、這塊土地所提供的豐饒…處處呈現着我們是受寵的,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卻用另一種方式去寵壞自己:不確認自己生命之源的豐碩;不想去感受自己和聆聽內在,卻被媒體的嘈雜給攪得不知何所是。

     習慣性的盲從,讓黃色小鴨的風靡蓋過了爵士音樂節; 讓藝人的桃色糾紛版頁高過日本憲法恢復武裝軍隊的新聞…坊間繼續以日風效顰,完全忘了曾被殖民為次等國民的恥辱!

     想寫出這些看見已很久了,膠着著只為不想碰觸政治議題。但生長在這樣的環境,看著整體社會被帶向一股晦澀的暗流,縱使一直想在個人生命的部分努力工作,仍是感嘆有限。

    以系統的宇宙觀看這個社會,並讀出方向的光的工作者應是來引航的時候了,所謂光的工作者是如實的工作者;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在自己位子上精進的人,都要不氣餒的繼續努力,縱使被嘲天真,也要信心不退!

    這不只是我們的家,台灣的豐美還要展現在世界的各角落!醒來吧!走出虛幻,走進真實的內在,聽見自己才看得見台灣;才能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請你,聽我!



請你,聽我!


2013/12/04魏台鳳

    上帝造人,只造了一張嘴,造了一顆心,但造了兩隻耳朵,那是要人一隻耳朵聽外面的聲音,另一隻耳朵則聽所發出的聲音。

    有些人對靠近他/她的人話匣子不斷,近到早餐怎麼吃,遠到童年吃什麼;小到家事做了什麼,大到最近歐巴馬發表了什麼聲明。另有些人不論關係深淺,永遠只是悶着頭做自己的事;你有事請教他,他也總能兩、三個字就打發過去;你知道他的存在,但像座活動泥塑。

    這兩類型的人沒有真正在說,也沒有真正在聽,因為說的只管自己說,不管別人有沒有在聽,或也不管聽者的反應如何。不說話的人有一個關起來的世界,不信任溝通,也就拒絕接聽別人的表達。

    兩種表達形式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害怕面對自己,害怕聽到自我內在的聲音。

    人們一再的以向外求取的方式來找自己,但總是落空!

    比如說,台灣的大學生畢業了,不讀碩士就沒有一個自我價值觀感更好一點的位置,讀完碩士之後,博士的頭銜顯得更有分量,於是,也不管這門學問是不是自己喜歡的,社會力是否需求的,總之就是去取便是了,殊不知“博士”不是博學多聞,是對一門學問技術的專精,在這個領域的人力需求性飽和了,多出來的“博士”,也就一無大用!
這追逐學位的線性思考,就是標準的外求。

    這是個社會資訊氾濫的時代,外求的知識有太多的誤導,那麼也就誤用了這些訊息,讓自己情緒起伏,無法安身立命的恐懼油然而生。

  
    向內看,聽自己,一直是心靈力最重要的鍛鍊,也是去除恐懼的心藥,心靈力是一種內在富足永恆不變的續航力!

    在我許多的宣說中,遇到很多人抗阻這美好又樸素的真理。對對方而言,是出於內心的恐懼,不論他/她的恐懼是來自莫名,或是自身經驗,我只能暗暗惋惜,他/她又錯過了一次與美好的自己相遇的機會!

    我會耐心的聽那些叨叨絮絮的說者,但我也會適時的將對方渺茫不實的際遇拉回真相現場,我更能耐心等待那些緊鎖自己心門的朋友,有一天他會小心的踏出一步來詢問:如何才能與自己對話?

   有位朋友長期承受脊椎側彎之苦,當我建議他用念力---吸引力法則來幫助他改善時,他嘲諷的笑說:「所以我只要喃喃自語『我的脊椎會好』就會好了嗎?那如果我唸『我要中樂透』也會中獎囉?」我無言,因為這是許多學習靈性意識開展的朋友,因為自身得到的喜悅,常想將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之後碰到的軟釘子回應;我無言,雜音太多以致拒絕求取新知是這時代的麻煩,我無言,用有限的知識去論斷無限的生命,是人們常犯的毛病!但是我會繼續努力去推展這靈性意識,終有一天可以集結成轉識成智,人類的神性意識集體提升的一天!


    請你,聽我,是請求自己寧定下來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外在的噪音永遠在那裡嘈雜着,你毋需擔心錯過,反倒是,你內在珍貴的聲音,像似靈光閃逝,你需要寧靜,需要傾神專注的聆聽它,那最珍貴的神示才會顯現!這是非常個人的,靈性的開啟本就是非常個人的,它需要放掉一切,才能找到這個神性,也需要在放空中找到創造豐盛的奇蹟!


請你,聽我!愛自己從這裡開始。
請你,聽我!當自己像個孩子,去聽那小小孩說什麼。
請你,聽我!當自己是父母,去聽那孩子的願望是什麼。
請你,聽我!沒有評價,沒有憐憫,只有yes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投資自己的最佳起點





       

                                

投資自己的最佳起點
                                   
 魏台鳳2013/9/2
自小你付出了許多時間與精力在學識和學歷上的追求上,為的是換取高收入、賺大
錢的目的,當一切擁有的時候,你開始注重持盈保泰。然而,對學習“認識自己”這
門重要的課程,人們必須付出一些代價時,卻吝嗇而捨不得時間或其他的付出,這
是輕蔑自己還是傲慢呢?以為哪有 “向自己”學習的道理呢?


要知道,我們的身體裡有個陌生人,真正認識自己才叫對一切道裡開始懂了!

沒有學習認識自己這門課很難有關係的圓融,沒有學習認識自己你的人生沒法成
功,沒有學習認識自己沒有讓心靈有機會回家 - - 外在的成功永遠只是曇花一現。

如果你追求學位,想要證明你的能力,你會挫折,因為有一種叫資歷的東西,你還
沒俱備;如果你投入事業,想要得到的是頭銜,你會失望,因為永遠有另一個頭銜
等你去摘取;如果你追求金錢,想要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你會沮喪,APPLE永遠
推陳出新、跑車永遠有更酷的造型、豪宅…數也數不完!如果你追求愛,期望得到
人家的肯定,為何不當下肯定自己,立即付諸愛的行動呢?這行動就是投資自己,
專注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在療癒的課程中,去挖自己的寶吧!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人在幾歲時容易得什麼樣毛病的研究。據統計,年近42歲的人
容易得心臟病,為甚麼是42歲呢?因為這個時候會成功的已成功了,然而顛峰之後
便可能是下坡,在這年齡的人所追求的財富、伴侶、房子、車子都有了。有了,該
怎麼辦呢?這焦慮也到了一個點上了,心臟病,可以提醒你停下來休息,如果不是
這樣,你會繼續賣力前進,而這賣力,也許是在應付顛峰後的下坡心臟病是這個
年齡層無意識底下的產物。

認識自己才開始學習覺察,覺察是進入靈性的你的入門。

因為你保持在覺知中,為了覺知到而感動著:即使做飯、洗衣,你的愛都與家人相
連,即使拖地,刷馬桶都有你愛的印記,更不用說當你抱著孩子入懷時,那嬌嫩的
臉龐貼在你心上的振動了!



自然,這裡不是要你不可訂「功成名就」的目標,而是如何帶著覺知去訂你的人生
目標。這目標是你的熱情,也是你的創造力,是與你的內在祥和相契的,那麼這
個外在的人生目的就會帶給你終極的成就。

靈性的喜悅是創造性的喜悅,靈性感知的成功是自你個人內在之流而流出的成功,
你在自我滿足的感受中,因而喜悅,因而成功!

你對自己的了解,遠比自認的少得多!投資自己的最佳起點就是學習認識自己”!